彼此的专属快乐
发布日期:2015-04-24 浏览次数: 字号:[ ]

 

农工党常德市直属支部 梁丹

 

  又是一年开学季,想起龙应台对自己儿子说过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力,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我很感谢龙应台把学习与生活、成功与快乐的关系如此简单恰当的文字化,这其实正是我内心的想法。这样一番话对一个学龄前儿童是无法理解的。但是作为一个家长,一个孩子的终生教育者,对我而言不仅有指导意义,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体验到快乐,收获快乐的成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品行,兴趣,至于结果是否成功,还要看将来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如何,至少我认为自己努力了,孩子在朝着你和他努力的方向发展,就够了。

  2011年5月,儿子桐出生了,一个大家庭瞬间从期待模式切换到了欣喜并慌乱模式,大家都有体会的,一个新生儿,一个剖宫产产妇,一批批的亲友探望游串,陪护人员的手忙脚乱等等,嘈杂的之外仍然是嘈杂,只待孩子睡踏实了才有可能获得片刻的安静。是的,一个新生儿带给家庭的最直接的应该就是这样麻烦的局面了。

  作为一个怀胎十月的母亲感受却是不同的,我是那样爱他,以致于我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付出,我看着他,感谢他在十月里的努力成长,感激他的健全,感怀他在我肚子里时的心跳和抽动,我要的就是这样一个小生命,我可以参与他的成长,塑造他的习惯和品格,可以与他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常常会抱着他亲吻他,每夜坚持让他挨着我睡,坚持母乳喂养到1岁直到我头发快掉完,8小时候之外的时间全部与他相伴,每天给他照相每天写日记。当别人问我孩子多大了,我可以准确告诉别人是第多少天,我把每一天都看的非凡,因为有了桐。

  桐很小的时候每次我把他带出去转悠,其他同龄小朋友的家长都会凑过来聊天,大家都很喜欢他,认为他是一个爱笑、皮肤黝黑、健壮的小伙子。同时,他发音刚好,走路刚好,一切都是那么合乎自然,几乎不生病,一直让我觉得很欣慰。桐渴望有人关注和拥抱,性格开朗,随时可以交到新朋友,也喜欢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他很少主动攻击小朋友,只会模仿英雄人物的招式做样子,还会害怕别人作出快速生猛的动作。他的皮肤很滋润,因为每天有大人的亲吻和抚摸;耳朵不饥渴,因为有家人为他吟唱小曲,讲简单的故事;眼睛很灵活,因为我经常设计一些小游戏跟他玩,让他眼睛忙不过来;桐声音很敞亮,因为他表情很多,很爱笑。他的小世界都被满满的爱包围。

  桐有自己的小聪明,也是一个颇有情商的孩子。他会爬不起楼的时候想让你抱起来;会看到了好吃的好玩的走不动了哄你给他买,他会说“妈妈,我好感谢你经常给我买喜欢的玩具,我现在想买的这个玩具是最后一个了”;他看到我不高兴了,会说“我的妈妈像白雪公主一样漂亮”;每天睡觉前,他会给我一个晚安吻然后甜甜地说爱我;有时候外公不在家,他还想要主动陪外婆睡觉,他说“外公不在家,我怕外婆孤单”。

  桐也有一些传统意义上不那么好的方面。比如不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很多人会说他小气,每次我都尊重他的决定。分享的意义和美好老师会教育,家长也会示范,但是会有一些孩子不那么乐于与人分享,我认为这就像一个人的气质一样,有的活泼有的安静,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有的小孩就是这样,也许他只是才开始享受自主权占有权,没有那么着急要去做分享这件事。桐会小磨蹭,每个大人都会遇到的小孩子出门难,起床难,起床气,桐也会有。只是这类小状况体现在每个孩子身上的程度不同罢了。他出门难,往往是因为他正专注于一件比出门要做的事情更有趣更吸引他的事物,起床难好像也只有冬天才有点难,因为被窝里更舒服暖和。这类时候,我很少会朝他发脾气,告诉他我会等他,一般会提前几分钟给他预备通知让他有所准备,效果也在慢慢体现出来。

  桐最初上幼儿园时,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哭得死去活来,这很正常。是的,很正常,但是自己的孩子家长如何能不揪心。老师会告诉家长,送来了就走,别回头,场面真的很壮烈,小孩在学校里哭得打滚,大人躲在墙背面抹眼泪,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我多希望他能在幼儿园跟其他小朋友充分接触,多交一些好朋友,他能喜欢老师信任老师,熟悉接纳一个新的环境。但是这对一个3岁左右的小孩欣然做到我希望的那样是不可能的,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人,陡然从家人身边抽离,被强行隔离的感觉,是恐慌和无助的。我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做更积极的努力,只是让他自己坚强的度过了那一个月,小孩子哭到麻木哭到没有力气,意识到抗拒无效的时候,虽然他可能不会再哭了,但是不一定他心理上是舒服的。

  一个月以后我看到了一个帖子,一个妈妈介绍自己的经验:这个母亲在孩子最初入园的时候,第一天她提前一个小时开车带着孩子来到幼儿园门口,坐在车里等孩子自己做好心理准备。她女儿在车上一直哭一直抗拒,哭得很激烈,但是她妈妈抱着她,一直在安慰她抚摸她,让她的情绪得到释放,慢慢地在妈妈怀里平静,这个时间用得很长,但是小孩子的负面情绪全部在妈妈身边释放出来了,她在最难过的时候有妈妈在,她心底里有一定的安全感。第二天、第三天这个母亲用同样的做法,提前一个小时去幼儿园门口,让孩子在自己怀里哭,让孩子把不高兴的事情都哭出来。她发现女儿哭闹的时间慢慢变短了,一个星期后,孩子可以不怎么哭,自信的背着书包走进幼儿园。我不知道这个妈妈的成功经验是不是能适用在桐身上,现在已经来不及试用了,因为当初的我,不是这样做的。从这个母亲身上我明白了,简单地制止孩子哭闹的行为对孩子身心是无益的。

  桐在那段时间里脸上很少有笑容,整个人都很紧张又敏感,随时都会有要崩盘大哭的准备,看了这篇帖子之后我想做一些改变,我决定独自一人带他去了一趟三亚,因为小孩天生喜欢玩水玩沙,所以想到了去三亚,让他换一个环境开心起来。起初家里人是反对的,认为旅行对于孩子来说还太早,旅行对于大人能力和体力上都是考验,旅行需要至少两个大人才能照顾得好一个不到3岁的娃娃等等。但是我相信自己,也相信儿子,于是我们坐上了去三亚的航班,一切都很顺利,一切都在计划与安排的轨道上。在这个新鲜的环境里,他格外乖巧听话,每天都开心得像孙悟空刚从石头里蹦出来一样,他在海边光着脚丫卷起裤腿肆意地奔跑,大声欢快地喊叫,用脚尖试探着海水,抓起湿砂抛进浪花里,把散贝壳和小海螺攒在一起,我们在沙滩上零消费却享受了几天最轻松的时光,他每天的心情都很好,我也没有觉得辛苦,因为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对大人发出的合理要求和指令都是能愉快接受的,甚至早晨4点起床赶飞机,他也毫不拖拉。在海边的第四天,我听到了一句非常意外的话,他突然说:他想幼儿园的老师和XX同学了。这真是太美妙了,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原来,他在幼儿园有喜欢的老师和同学,有自己相处的小圈子了,他玩的开心之余还在想念他们。我马上问桐“去街上选一些小礼物带回去送给老师和同学,大家都会像你一样开心,好不好?”他很高兴,屁颠地跟着我去选小玩意了。从三亚回来后,桐没有再抗拒上幼儿园这件事。我不知道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如果让我分析,我认为大概是之前他觉得妈妈每次的转身离开让他觉得太冷冰太冷漠,让他觉得妈妈不像以前那么爱他,一次旅行让他内心感受到踏实和来自妈妈的安全感。也许大家会认为小孩子哭闹了一个月了也差不多了,我的旅行只不过是安排在了这个时间节点上碰巧收到的这个效果,不排除这个因素,我认为旅行在当时的积极意义也不能排除。

  从那以后的一年里,我独自一人带他去了广州长隆,去了3次长沙,都是坐火车往返的,每次旅行都是自己预定筹划,每次都很愉快。我不是背包客,我原本并不是一个爱东奔西走的人,但是我发现旅行带给孩子的改变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孩子体验到更多,让他小小的心灵变得更大气,也更容易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我很欣慰看到他的这些改变,有时候我自己也会开心得像个孩子。当然并不是所有旅行都没有糟糕的片段,其实那就是真实的经历,就如真实的人生一般,这些小插曲也更能让他体会到当妈妈的不容易。但插曲毕竟只是插曲,主旋律还是轻松愉悦的,在我们平时生活的车水马龙钢筋水泥的城市之外,我和他经历过的旅程,不仅仅留下来了那些影音和照片,而是牢牢印在心底里的快乐和对下一次旅程的期待。

  现在幼儿园的老师会经常在家长微信群里面发布班上小朋友一天的动态照片,家长每天都在等着这些信息,就好像上班之余的小福利一样,每每看到那些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扎堆的时候,做妈妈的都会傻傻分不清,仔细辨认出自己的孩子,然后会心一笑。原来,大多数小朋友做课间操的时候都是在比划比划;有很多男孩子都会五音不全;大多数小朋友吃饭的时候都是双手并举,左手拿菜吃的;他们睡觉的时候嘴巴都是一个样,看书的时候姿势也都是一个样,玩游戏的时候每一个孩子的脸上都是欢快的。我没有那种所谓的孩子起跑线的概念,我自认为能够客观的看待桐,他并不比别的小孩子多什么天赋,他有的小毛病原来大家都有,他会的原来大家也都会,他不是个完美小孩,但他就是独一无二的,是我的专属。我认为太好了,这就已经很好了。

  桐在幼儿这个阶段,做了他会做的事、该做的事以及每个小朋友都可能犯的小错误,他不需要像大人那样精明世故。他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他没有大人的情感牵绊,他没有经济压力和社会责任,这个阶段,他的任务就是开心的玩。这个阶段,大人要做的就是提供各种可能让他玩开心,至于学习这件事,不能说孩子在幼儿园学不到东西。个人认为,幼儿园学到的小技能、生活习惯要比知识重要得多。就好比很多家长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到了双语幼儿园,享受了所谓的90%以上的英语环境,孩子能够学会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但是到了小学,一年级二年级没有继续进行英语教学的话,基本上幼儿园的英语就算是白教了,全忘光了,因为当时的孩子学英语就像学母语一样,只会发音不懂语法不会拼写。所以,在幼儿园不要过分追求小孩子学到了什么知识,加减乘除、汉字、英语长大了以后孩子自然都会的,幼儿的大脑不是硬盘,不需要不停地跟他塞各类知识。幼儿园学习知识的作用不宜被夸大或缩小,家长在孩子入园以后也不宜过多地依赖学校,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培养孩子的习惯、观察孩子的心理和情绪,毕竟这些才是孩子品格养成的关键因素,幼儿时期也是关键时期。所以,每天回家见到桐,都会轮流问他几个小问题,例如今天有什么好笑的事,今天有没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助你的。桐喜欢这类没有压力的问题,他有时会不假思索的乱答一通,大人可以从答案里归纳出他的近况。

  桐生病的情况不多,偶尔感冒也很少会发烧,最多流两天鼻涕就好了,他很少请病假。孩子生病的时候精神状态不好,不爱吃饭,家长都会跟着焦虑。这种情况下,家长尽量不要相互埋怨,不要第一时间找对方的责任,否则孩子看到了会更紧张。有一次,桐发烧了没力气软坐于沙发上,我在客厅里做出很多夸张的动作和鬼脸逗他笑,他非常有兴趣地看着,欢快地笑了起来。后来我告诉他,在我做动作的时候,他可以突然喊“定”,我的动作就能瞬间停止,保持不动。他试了试,觉得很有意思了,每次他一喊定我就配合他的口令,他开心得从沙发上跑下来跟着我一起扭动起来,他笑得前俯后仰,半个小时动作量不大,微微出汗,他就这样似乎没有了发烧的迹象,整个人精神也好多了。他身体转好,我也踏实了。

  我在事业单位工作,每天下午了就会开始想他,我不能每天去接送他,这项工作都是外公外婆在做,下班以后我基本上一刻都不在外面耽误,只为早点回家与桐相处。在下班之前我就会根据孩子当天的睡眠情况、天气情况,计划晚饭后跟他的活动。所以桐每天最盼望的一件事就是跟我一起度过晚上的时光。平时都会带他去户外玩耍,盛夏会每天带他去游泳池游泳,他学游泳很快,不怕水,看到水就很激动。天气不好的时候,哪怕不能出门玩,也可以跟我在家里做手工捏橡皮泥,不管他的作品怎么样,我都给他鼓励和一个大大的拥抱,他的作品几乎都是他个人完成的,这本身也是一个快乐的自我教育过程,他可以自由想象,乱拼乱搭没有逻辑没有模式,我不鼓励他模仿,他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倾向随意绘画做手工。所以他的作品,在我这里只有一个评价标准,就是好。这让他对绘画没有了压力,渐渐地有了热情。前不久给他购置了一套升降书桌,他每天在书桌前看书的时间都有半小时以上,因为我平时也比较爱看书,他用点读笔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自己的书陪着他。他想看故事书的时候,我就念给他听,这个习惯我希望能保持下去,更希望能够通过这个途径培养他的专注力。我也相信,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和鼓励,他可以去放大。个人认为,提高小朋友看书的兴趣,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人爱阅读。同样的,让小朋友长期心情开朗的办法就是大人必须是一个生活积极向上,散发着正能量的人。

  要保持自己始终有着美丽心情,不是字面上看着那么简单的。我自己的经历更多的是挫折和不顺利。在桐2岁多点的时候,我和桐的父亲就分开了,但是我从来没有过一刻想要不带着桐生活,哪怕一瞬间的想法都不曾有过。到现在我也不曾后悔过自己的决定,因为我和桐两个人在一起也可以过得很充实,比过去的家庭氛围更融洽,孩子不需要在大人的不和谐中挣扎,当一个家庭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时候,就需要果断作出改变了,但愿其他人不需要面对这样的抉择。从那时起,桐的生活轨道就与我更加紧密了,我的责任也更大了,换句话说,桐的一切我都要操心都要安排,日常琐碎照料、吃穿住行、教育启蒙全部要亲力亲为,没有其他人替我分担,长辈只负责接送,长辈能牺牲自己的晨练和下午茶时间帮你做到这件事已经不易了,不能再奢求更多。我不会要求自己成为超人,不想扮演一个无所不能的妈妈,但是现实俨然已经是如此了,但是这一切并不是为了讨好孩子,而是照顾他,陪伴他,我愿意,我乐在其中。最主要的是,儿子能感受得到妈妈对他的付出和关爱。

  从前,我也是个很骄傲的人,从不放慢脚步,认为生活不好是曾经的努力不够。自从有了桐,我敬畏这个小生命,惊喜于他带给我的每一个进步,我愿意迁就他体谅他,我脾气不再急躁,心也不再骄横,也让我更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我塑造了他,他也在改变我,遇见他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曾经看到过一段话:不曾被孩子重塑过的女人,不曾被家庭和事业双面夹击的女人,不曾经历三代以上家族关系考验的女人,不足以语人生。我现在体会到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桐,让我的生命更完整,现在我明白不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原谅我才疏学浅,这充其量就是篇育儿心情记录,没有以时间为主线,也没有问题归纳。做妈妈的,永远有比我做的更好的。

  愿,大家可以更进步,与所有父母共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3 www.changd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365bet体育皇冠 版权所有 承办:常德市人民政府网站 地址:常德市武陵区光荣路88号

电话:010-84125629 新闻热线:0736-7755111 互动热线:0736-7755222 技术支持:常德政府网 备案序号:湘ICP备09005664号-5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